二八定律是一条适用性很广的定律,苗木行业也不例外:行业里80%的利润,都让20%的苗圃赚了。
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苗圃,为啥能脱颖而出?而剩下80%的苗农,又为何辛辛苦苦赚不到钱?
80%的苗农:种着传统品种,挣的是辛苦钱
多数苗农习惯种些老品种,比如国槐、银杏、栾树、桂花、白蜡之类的。
种一棵国槐,从栽下去到长成大树,一种就是十年八年的,待到出手,价格也不过六七百块一棵,跟成本一算下来,刨去地租、人工、肥料,所剩无几。
这些老品种就像老黄牛,勤勤恳恳,但收益有限。这样辛苦的苗农至少占了行业中的80%,种植传统树种的,利润很低,竞争自然也激烈。
大家种的品种差不多,谁家的树便宜,工程商就买谁的,久而久之,价格也被压得越来越低。
20%的赢家:瞄准新品种,挣的是信息差
另一边呢?行业里还有20%的“聪明人”。他们不盯着老品种,而是时刻关注市场需求,专挑新品种下手。
就拿前些年的美国红枫来说,当时市场上供不应求,一棵15厘米粗的大红枫,价格上万。
再看后来欧洲椴树,一棵15厘米的也能卖到6000多元,比国槐、银杏等传统树种的价格高了将近10倍!
这一类的新品种很多,如树状月季、棒棒糖月季、雪松、银杏、美国红枫、榉树、北美海棠、桂花、白皮松、栾树、巨紫荆........
可同样是苗木,成本其实差不多(种苗贵一些而已),只是因为新品种有市场稀缺性,这20%的人便抓住机会大赚一笔。
可以说,苗木行业的“二八定律”很显然:80%的行业利润,被这20%的苗圃赚走了,他们靠的就是信息灵通,瞄准了市场的痛点,掌握了市场趋势,而非跟风种植。
这背后的信息差,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
为何形成“二八”局面?信息闭塞、跟风种植成主因
其实,不是普通苗农不想赚钱,而是大部分人啊,压根儿不知道绿化工程的真正需求。
往往是别人种什么,我也跟着种什么,殊不知苗木市场品种多,变化也多,如果没有掌握园林市场的规律和苗木新信息 ,往往就会盲目风,就可能走向滞销和亏损的局面。
比如,前些年桂花、栾树、美国红枫、榉树一度价格很高,但如果跟风的节奏迟了一拍,种的人多了,后面的价格一降再降,到Zui后就只能当柴烧了。
因为苗木行业里“信息闭塞、跟风种植”的大环境,早就让这些树种供应过剩,价格自然上不去。
而信息灵通的苗圃,他们会经常去研究市场,会主动去和设计师,甲方交流;
主动去了解绿化工程的需求信息,了解工程上的新品种需求,知道哪些树种未来会热门,一旦下手就能抢占先机。
这些人种了1~2轮后,价格下来了,他们就转向其他新品种,始终走在市场的前沿,赚得轻松又稳当。
跟风的代价:品种扎堆,价格越压越低
大部分人种得多,利润却一年比一年低。比如银杏、桂花、国槐等等,这些年就卷得厉害。
十多年前一棵桂花树还值点钱,后来大家一窝蜂跟风种植,如今的上车价竟然跌到三四百块一棵。
你卖500,他卖400,我再降到300,Zui后拼着价格互相压,谁都没赚到钱,反而累死了自己。
这样的价格战,Zui后只会把自己卷进死胡同里,自己卷死自己。
而那些眼光独到、信息灵通的苗圃,却显得格外从容。他们不仅悠闲地赚着钱,还在市场的波动中保持着清醒的判断。
他们早已未雨绸缪,悄悄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新品种。他们已经开始为下一个风口做准备,计划在下一波需求爆发时,再次狠狠赚上一笔,真正做到“**一步,步步**”
总结:适当关注新品种,可能就是出路
说到底,种植苗木,不能光凭辛苦的努力,还要有方向和眼光,不妨适当关注一些特色新品种。
毕竟那些抢占市场前沿的20%苗圃,已经用事实证明了,选对品种比辛苦栽种传统树种更有“钱”途。
未来的苗木行业,有前景的新树种也不少,比如隔音降噪的树种,冬天观果乔木,寿命长的行道树,珍稀特色树种,这些树种在未来城市绿化工程升级中需求会比较大。
来源:园林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