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蔷薇、月季、玫瑰被称为蔷薇属“三姐妹”。
蔷薇
16世纪出版的《本草纲目》第十八卷中,有“蔷蘼”条,注解中指出即“蔷蘼”或“蔷薇”释名为“蔷薇”。李时珍认为“此草蔓柔蘼,依墙而生,故名蔷蘼”。显然说明它是蔓性藤本,能沿墙依附生长。
17世纪出版的《花镜》卷五中也有蔷薇条,记述比较详细,说明它是藤本、青茎、多刺、叶尖小而繁,一枝开五六朵花,花色有深红、浅红、黄、白等,单瓣、重瓣均有。
17世纪出版稍早的《群芳谱》一书中,在蔷薇一条中介绍了几个品种,如五色蔷薇、黄蔷薇、朱禾蔷薇、荷花蔷薇、刺梅堆、淡黄蔷薇、鹅黄蔷薇、白蔷薇和紫色、黑红色、内红(白花红心)、粉红等多种,如今常见的七姐妹(十姐妹)该书也有记载,但不少品种(变种)今已失传了。
20世纪,大量植物的归属已有了科学的分类,Alfred Rehder(1863-1949)曾整理了大量的乔灌木资料,在1972年发表了《栽培乔灌木手册》,这本书中就有中国的蔷薇,并曾由C.P.Thunberg(1743-1828)定名为Rosa multiflora Thunb。
1985年我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我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我国常见的白玉堂、七姐妹、粉团蔷薇,都是它的变种。
月季
明代以前称为月季花,跟蔷薇花与蔷薇、玫瑰花与玫瑰、杜鹃花与杜鹃、牡丹花与牡丹一样,在民间的习惯叫法上,无形中被简化了。清代陈淏子的《花镜》,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在文献记载中已正式简称月季。所以月季一名流传至今,有300年的历史。
中国月季的连续开花习性,称“花期重现性”(recurrent blooming habit)。这个特性为世界上受宠爱的“现代月季”提供了基本依据。
我国早记录有月季花的文献书籍是宋代的《益部方物略记》。
近400年中提到月季或月季花的名著,有时代高濂的《草花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这些书中还都称为月季花。
月季花引种到欧洲确切年份不详。McFarland说是1759年,Alfred Rehder和Thomas认为是1768年, Ascherson而Park断定是18世纪末。
玫瑰
2000年前,汉代已出现了“玫瑰”一词。明代的《学圃杂疏》(约1857年)记述了玫瑰,认为它“色媚而香甚”,“可食、可佩”。约1591年《草花谱》,也有玫瑰的记述。
17世纪初的《群芳谱》指出,“类蔷薇”,“多刺、有香、有色”,“堪入茶、入酒、入蜜”,“花色淡紫、花瓣基部白色”等,描述细致而准确。
18世纪末,西方人采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的玫瑰和中国北部的玫瑰,然后引种的欧美。据记载1796年引入美国,1845年引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