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说‘美丽中国’,我认为‘美丽中国’离开了物质财富和优质生态产品,谈美丽就是空中楼阁。”1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2020中日农业绿色发展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据了解,今年的中日农业绿色发展论坛主题为“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绿色农业”,由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与广西科协主办,在广西桂林召开。
中共桂林市副书记赵仲华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广西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建设,促进农业与工业、旅游、电商等融合发展,随着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俗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农业创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贾子文表示,坚持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做出的选择。 广西是华南农业大省,有多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日本农业具有基础设施较好、科技应用程度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备、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科技素质较高等特点。希望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品牌的引领下,通过构建科技经济融通平台,促进中日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让科技工作者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建言献策,促进广西乡村振兴。
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指导委员会、日本茨城县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会长八木冈努通过视频发来致辞,为了促进中日农业持续发展,如何构建环保、绿色的农业生态以及农业生产方式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也是日本现在提倡的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 近年来,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农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应当在更多领域超越国界、联手合作,尤其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广西**副、广西科协黄日波也通过视频表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和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日本具有前沿的农业技术,广西有广阔的技术应用需求和空间,希望通过论坛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他表示,广西支持、鼓励国内外优势农业企业入驻广西,就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方面的产业和应用合作,希望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以及专家学者,通过派驻专家、共建实验室、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与广西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据介绍,广西以绿色、健康、长寿为引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和农业产业强镇、特色村示范创建,共认定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3851个。目前,广西已初步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项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优势明显:水果、蚕桑、茉莉花、罗汉果、三黄鸡、奶水牛等产业的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水平排在全国前列;全区获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3个,数量排在全国第1;六堡茶等一大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广西好嘢”品牌的发布,累计形成区域公用品牌199个,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一般社团法人日本能率协会产业振兴中心经理、公益财团法人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副理事长中野健太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张卫建,日本茨城县立农业大学校长糸贺秀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崇敏分别作了题为《农业绿色发展与展望》《种养结合助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东京农业展览会介绍日本农业的现状》《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协同理论与实践》《日本茨城县立农业大学及其农业人才培养经验分享》《贯彻新发展理念,做推动绿色发展的使者》的报告。
在签约环节,中国农学会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共建中国农学会会员服务中心(广西);广西农学会与6家企业分别签订建立“广西农学会工作站”,共谋广西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期间,11个来自中日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团队推介了Zui新的技术项目和科学管理运营模式,包括“外来入侵杂草精准监测与变量施药技术”“公主草莓园运营策略与农业再生可持续发展”“融合技术创新,打造绿色罗汉果全产业链”“富硒功能农业助力健康农业创新发展”“社会贡献与经济收益双丰收的岐阜信长香蕉种植”“推介‘匠新’中日创新加速器”“‘科技小院’引领广西火龙果产业绿色发展”“一喷三省+四态绿色防控真希富硒技术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日本农耕荒地产业转型典范—如何让荒弃耕地变「花道花材」产地”“螺霸王的绿色道路”“植物复合配伍筛选平台技术,打造中国中医农业核心技术平台”。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广西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传华,广西科协副梁宏,150余名来自中日两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代表参会,共吸引32.7万人次观看直播。广西科协党组成员、副朱其东,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邓崇岭分别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主题报告与项目推介环节。
论坛由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指导,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西农学会、桂林市科学技术协会、桂林市秀峰区人民、广西企业科协联合会、广西学会学研究会协办,中国农学会、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日本产业创新研究所、日本能率协会作为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