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师二二三团中学的校园内,有一簇特别的花开得正艳,给这所位于祖国大西北地区的校园,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校园内,时常可以见到王华老师细心照顾花朵的身影。“老师,这些花叫什么名字呀?”经常有当地学生这样问王华。
“这叫月季,”王华颇有些自豪,“在我的家乡遍地都是这种花!”
2019年的暑假结束后,来自河北保定蠡县的王华,再一次踏上征程。起点,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终点,是她正在为之奋斗的支教学校——二二三团中学。
这次与王华同行的,还有来自家乡带上的月季花。“希望它可以在新疆繁衍下去,给新疆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来自保定的月季花种,在南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校园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芬芳。
二二三团中学的七位河北援疆教师
怀揣家国情怀,他们在边疆践行着初心
2018年,是教育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的第1年。当年8月30日,来自河北的43名教师,踏上了飞往库尔勒的航班。
从河北到巴州,3000公里的距离,飞行时间4个多小时,自驾则需要4天。
山高水远,背井离乡。每一位老师的背后,背负着的都是整个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在做出援疆决定的时候,来自高碑店的李双梅老师,孩子尚未满周岁;王华老师的婆婆刚做完手术不久,她的孩子也才一岁;来自易县的高晓昱老师,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自己也患有长期的胃病……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教师做出了援疆的决定?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长久地坚持下去?
“家国情怀”,是援疆教师们提及Zui多的一个词语。
“到边疆建功立业,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李艳辉老师说,这是当初出征时的标语,早已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中。这一句话,是老师们来到新疆的初心,更成为他们长久以来的坚守。
带来新理念,为新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来自涞源县的吴建利老师现在在铁门关第1中学任教。回忆起刚被分配到这里时的第1感觉,这个直爽的北方汉子有些令人意外,“后悔!学校条件太好了,我应该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铁门关市第1中学内,由河北援建的艺术中心也将投入使用
如吴建利所说,包括铁门关第1中学在内,巴州绝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是优越的。宽敞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齐全的教具、教室内前沿的电子设备,都让来自保定青年路幼儿园的陆红老师感叹:“在保定,占地25亩的青年路幼儿园已经算是很大的了,没想到这里(铁门关市第1幼儿园)竟然有40亩!”
在硬件条件优越的背后,这里真正缺少的,一直都是人才。
这些从河北远道而来的教师们,有着平均长达20年的教龄,在原本各自的单位中,都是骨干力量。靖坤霞老师原本是所在幼儿园的园长;李颖老师原本是乐凯小学的教导主任;李双梅老师拥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学位;朱立娜老师则是一位有26年教龄的高级教师……
青年路幼儿园是保定Zui久负盛名的幼儿园之一。陆红老师原是青年路幼儿园的副园长,现为保定援疆教师团队的总负责人,同时也在铁门关市第1幼儿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青年路幼儿园园长张春炬说,陆红老师去到铁门关,就是要把青年路幼儿园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生活观都带过去,为当地的幼儿教育发展做贡献。
提到河北的援疆教师,铁门关第1中学的殷校长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词:“河北的教师们来到学校,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后的很多年都可以受益!”
教师们付出的真心,换来满满的收获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援疆教师们付出的真心与热血,换来了满满的收获。
二十六团中学的年轻老师卢嘉来自保定市高新区小学。他说,新疆的学校更重视教研活动,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能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前辈和专家们的指导及影响,对于自己的快速提升帮助极大。
卢嘉说,明年回到保定后,也会继续把从新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的课程中,让这些收获在家乡生根发芽。
“爱”,是老师们更直观的收获。
转眼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二二三团中学的教学楼前,来自定州的任淑辉老师像往常一样,提前整理好盒饭,分发给班里的学生。这些二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教育及感化下,越来越懂事。小小的孩子,已经懂得要将Zui喜欢的东西留给Zui亲爱的人。
任淑辉为孩子们分发午饭
“老师,这是我专门给您摘的桑葚,可甜可甜了!”学生小小的手,举着满满一盒子熟透的桑葚。认真的表情,稚嫩的声音,任淑辉说,在这一刻,心中感受到了比桑葚还甜蜜百倍的东西。这就是爱的收获。
类似的例子,在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时有发生。在操场上紧紧抱住段利老师的小男孩,在程聚峰老师生病住院时前来探望的学生家长,不舍朱利娜老师卸任班主任职务的学生以及家长们……
太多太多的小故事,每天都在着这些远离家乡的人们,构成着他们的不舍与难忘。
来自河北的力量,在南疆大地不断传承
据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河北省共选派各级各类援助巴州教师453人。其中:第九批援疆教师108人,教育部万人支教教师254人,河北大学等6所高校有针对性地为新疆科技学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高职学院选派骨干教师12名,开展柔性援疆;衡水和承德市还增派33名教师援疆;河北师范大学选派46名大学生顶岗实习。
除了2018年开始的教育部“万人援疆支教计划”外,还有“西部计划”的大学生们以及每年前来援疆的干部团队等一支支队伍,每年都在持续不断地,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州、二师输送着属于河北的教育力量。
不一样的队伍,不一样的时间,一样的精神,连接巴州人及河北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