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月季苗的养护工作是确保景观设计成功的关键环节。合理灌水是月季苗养护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根据不同栽培方式、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树种需求灵活调整灌水量和次数,选择合适的灌水方法,并确保良好的排水,可以有效促进月季苗的健康生长,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1灌水的重要性
月季苗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在北方干旱地区,灌水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方式,而在南方,虽然雨水较多,但合理灌水同样重要。灌水不仅能满足月季苗生长的水分需求,还能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促进月季苗健康生长。然而,灌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对月季苗造成不利影响,如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甚至引发烂根和死亡。因此,合理灌水是月季苗养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灌水的量与次数
(一)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水需求
1.播种苗:播种后,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小粒种子,表土干燥是主要问题。合理灌水不仅能保持床面湿润,防止月季苗失水,还能调节地表温度,避免日灼。建议灌水次数多,但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月季苗在生根、发芽阶段需要大量水分,尤其是展叶初期,叶面蒸腾量大,土壤水分供应少,一旦断水就会导致植株死亡。在北方干燥季节,灌水量可适当增大,但水流要细、缓,避免水流冲力移动月季苗。
3.分株苗、移植苗:由于栽植时根系受伤,月季苗内部水分平衡受影响,需加强供水。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至四次,灌水量要大,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4.嫁接苗:对水分需求不大,只需保证砧木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导致伤口腐烂。干旱天气灌水时也需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一般无需频繁灌水。过多水分会使月季苗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图为月季网大花月季基地
(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水策略
灌水需根据气候条件灵活调整。
春季至初夏,月季苗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仅需灌溉三至四次;北方干旱,需灌溉七至八次。播种苗、扦插苗则需更多灌溉次数。初夏,南方阴雨季节需注意排。
夏季北方雨季可不灌水,南方高温干旱时则需增加灌水次数。
秋季,南北方雨量虽不同,但为使月季苗组织充实、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
冬季,南方无需灌水,北方则需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利于月季苗越冬。
(三)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水调整
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不同土壤类型的灌水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确保土壤湿度适宜,促进月季苗生长。
(四)不同树种的灌水需求
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各异,幼苗期差别不大,一般需充足水分。随着苗龄增长,差别愈发明显。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水多时需立即排水;一般树种则需保持土壤湿润,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灌水量。
3灌水的方法
(一)地面灌溉
1.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将水引入步道或垄沟,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此法优点是灌溉后土壤通气性好,可减少松土次数,较为省工,但耗水量大,苗床宽时易出现灌水不均现象。
2.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将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后逐渐渗入土壤。此法灌水方便,但水流速度需慢,以免冲倒或淹没月季苗。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需增加松土次数,较为费工。
(二)喷灌和滴灌
喷灌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均为较**的灌溉方式。喷灌和滴灌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灌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避免土壤板结,提高灌水效率。
4排水的重要性
降雨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可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破坏月季苗根系正常呼吸,常导致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良好的排水系统是确保月季苗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