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肥力活性低和园林植物自身新陈代谢缓慢,直接影响园林工程栽植品种的成活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不建议冬季园林施工。
土壤条件方面
土壤冻结
在冬季,气温较低,很多地区的土壤会出现冻结现象。土壤冻结后变得坚硬,挖掘、整地等基础施工操作难度极大,像使用机械设备挖掘树坑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强行施工还可能损坏设备。而且土壤冻结后其透气性、透水性等物理性质变差,不利于植物根系后续的生长和扎根,即便种下植物,根系也很难舒展并从土壤中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
、
冬季的古桩月季
肥力活性低
低温环境下,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变得很微弱,土壤中原本含有的一些有机物质分解缓慢,释放的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减少,土壤肥力的活性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满足新栽植植物初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不利于园林植物茁壮成长。
植物生理特性
抗寒性限制
大部分园林植物在冬季进入休眠期,其自身的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等变得缓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如果在冬季进行移栽等施工操作,植物根系在移栽过程中受到损伤后,很难快速恢复生长,在后续持续低温环境下,植株可能因无法抵御寒冷而遭受冻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影响园林施工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水分平衡失调
冬季植物生长缓慢,水分蒸腾作用弱,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也相应变弱。移栽时,植物根系受损会进一步影响其吸水能力,而冬季气候往往较为干燥,存在风大等情况,植株地上部分水分散失仍在持续,这样很容易打破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导致植物出现干枯等不良状况,降低成活率。
品种推荐
松柏类植物
雪松:它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冬季低温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根系较为发达,在冬季移栽时,只要操作得当,能够较快适应新环境,成活率相对有保障。而且雪松树形优美,是园林景观中常用来营造庄严、挺拔氛围的优良树种。
侧柏:侧柏是一种耐寒冷、耐干旱的常绿乔木,适应性很强,即便在冬季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其自身的生理活动依然能维持在一定水平,移栽后较容易成活,常用于荒山绿化、园林景观的背景营造等。
龙柏:龙柏同样属于耐寒性较好的常绿植物,冬季移栽后根系受损后恢复能力尚可,其独特的柱状树形,在园林中常作为点缀或者规则式种植的植物,能为冬季略显单调的园林增添绿意和造型美感。
常绿灌木类
大叶黄杨:耐寒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冬季进行栽植、修剪等施工操作后,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其四季常绿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维持园林景观的连续性,常被用于绿篱、模纹花坛等造型布置。
小叶女贞:适应能力出众,在冬季也可以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温,萌蘖能力较强,即便移栽过程中部分枝叶受损,后续也能较快地萌发新枝,可用于园林中造型灌木、绿篱等营造,为园林景观增添层次感。
金森女贞:它的耐寒性较好,冬季叶子呈现出亮丽的金黄色,观赏价值高,在冬季施工移栽后,只要做好基础的养护管理,就能较好地在园林中展现其色彩和形态之美,常被用于色块搭配、花境边缘等景观营造。
部分落叶乔木类
国槐:国槐本身耐寒,根系深厚且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冬季移栽时,虽然处于休眠期,但随着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它能够较快地从休眠状态转入生长状态,成活率较高,在园林中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等应用,有着良好的景观效果。
栾树:栾树耐寒能力不错,冬季是其休眠阶段,进行移栽等施工对其整体生长节律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栾树树形美观,夏季可观花,秋季可观果,在园林景观布局中有重要地位,冬季施工种植后待来年能正常生长发育。
白蜡:白蜡树能适应较寒冷的气候,冬季移栽后,其根系会慢慢修复并扎根稳固,它的枝干形态优美,到了冬季落叶后,枝干的线条美也可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常被用于河岸、公园等地的绿化种植。
宿根花卉类
玉簪:玉簪耐寒性较好,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宿根会处于休眠状态,在冬季进行移栽等施工操作,对其地下宿根影响不大,来年春季可以正常萌发新芽,而且玉簪叶形优美、花色淡雅,是园林花境等景观中常用的花卉。
萱草:萱草能耐受一定的低温,冬季休眠时进行种植,只要土壤条件适宜,其根系能很好地在土壤中度过休眠期,等到气候转暖,就能快速生长,花期时可以为园林增添亮丽的色彩,常应用于园林中的花丛、花带等布置。
鸢尾:鸢尾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地下根茎存活能力强,移栽后能较好地适应新环境,其花朵形态奇特、色彩丰富,在园林水景周边、花坛等地方种植后,能提升园林的观赏性。
冬季的月季裸根苗
栽植管理
移栽后即时施肥(基肥)
在冬季移栽园林植物后,可结合栽植过程施用基肥。此时选择的肥料一般是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像腐熟的农家肥(如牛粪、羊粪等)、堆肥或者经过加工处理的商品有机肥等。因为新移栽的植物根系在移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损伤,需要良好的土壤肥力环境来帮助其恢复生长,有机肥能缓慢释放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于根系扎根和后续生长。施肥时,通常是将肥料均匀撒施在种植坑底部,然后与土壤充分拌匀后再进行植物栽植,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与根系接触,防止烧根。
冬季休眠期结束前(冬末春初)
临近冬末春初,也就是在园林植物的冬季休眠期即将结束之时,此时可以适当追肥,时间大致在 2 月至 3 月(不同地区会因气候差异有所不同)。选择的肥料可以是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或者是一些专门针对园林植物的缓释肥等。此时施肥的目的在于为植物即将到来的萌芽生长储备足够的养分,让植物在春季气温回升后能够快速恢复生长,抽出新芽,萌发新枝。施肥方式可以采用环状施肥法,对于乔木植物,在树干周围一定距离(一般离树干基部半径 1 米左右,根据树体大小适当调整)处挖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对于灌木则可在其冠幅边缘挖浅沟施肥,再覆土填平。
施肥管理
肥料选择
注重肥料腐熟程度
应优先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例如腐熟的农家肥(像鸡粪、牛粪、羊粪等)以及堆肥、沤肥等。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会继续发酵,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容易烧伤植物根系,同时还可能滋生有害病菌、害虫等,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根据植物需求选肥
不同的园林植物在生长阶段和习性上存在差异,施肥时要依据其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肥料。比如,对于观叶为主的植物,可适当多施氮肥,以促进叶片生长、保持叶色翠绿;而对于即将开花的植物,要增施磷钾肥,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对于新移栽的植物,更适宜选择缓效性的肥料,能持续为其恢复生长提供养分,避免因养分释放过快造成肥害。
施肥时间
避免低温时段施肥
尽量不要在气温过低的时候施肥,比如在严寒的数九寒天,土壤微生物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肥料难以分解转化,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也很弱,此时施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因为肥料在土壤中堆积,后续气温回升时,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养分而造成肥害。通常选择在天气相对温和的时段,如冬末春初,气温开始有一定回升迹象时施肥较为适宜。
结合植物生长周期
要依据园林植物的休眠期和生长周期来确定施肥时间。在植物处于休眠期时,施肥量要少且以基肥为主,帮助维持土壤肥力;而当休眠期即将结束、植物即将萌芽生长时,可适时追肥,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储备,促进其尽快恢复生长、抽枝展叶等。
及时浇水
施肥后要及时浇水,通过浇水可以使肥料溶解,更利于植物根系吸收,同时也能避免肥料在土壤中局部浓度过高而对根系造成伤害。浇水的量要适中,以浇透但不积水为宜,尤其是在冬季,土壤排水相对缓慢,积水容易导致根部腐烂等问题。
来源: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