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容器苗圃管理至关重要,关乎着苗木的成活率与来年的生长状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能有效预防容器苗遭受冻害,保障容器苗安全过冬并健康生长。
修剪措施
病枯枝:及时剪掉染病的枝条和干枯的树枝,防止病菌在植株上越冬和传播,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徒长枝:对于生长过于旺盛、消耗养分过多且对树形和苗木生长无益处的徒长枝,应进行短截或疏除,以控制苗木的生长势,促进其枝干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
下垂枝:下垂的枝条通常通风和采光条件较差,易积累病菌和害虫,还会消耗植株的养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剪。
过密枝:疏剪过于密集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植株内部能充分接受阳光和空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同时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让保留的枝条能更好地生长。
图为月季网基地的古桩月季控根容器
温度调控
防寒保暖
对于不耐寒的容器苗品种,当气温降低时,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可以搭建温室大棚,将容器苗移入其中,通过覆盖保温被、草帘等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在大棚内,还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启加热设备,如暖风机、热风机等,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来说,大多数苗木保持在 0℃以上较为安全,避免苗木遭受冻害,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喷防冻液
在寒潮来临前,可给容器苗喷施专门的植物防冻液,防冻液能在苗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细胞液的冰点,增强细胞的抗冻能力,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温度监测
安置温度计等温度监测设备,定期查看温度变化情况,尤其是在夜间、寒潮来袭等低温时段,以便能及时发现温度异常,相应调整保暖措施,确保温度始终处于苗木可耐受的区间内。
防寒设施
对于露地摆放的容器苗,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搭建风障,用木棍、竹竿等做支撑,外面覆盖塑料膜、防寒布等材料,阻挡寒风侵袭。还可以采用覆盖物如草帘、棉被等直接覆盖在容器苗上,进一步增强保暖效果,尤其对于不耐寒的苗木品种,这能极大减少冻害发生的可能性。
施肥管理
谨慎施肥
冬季多数容器苗生长活动变缓,对肥料的需求降低,通常情况下可不施肥或者少量施入缓释肥,避免肥料过多堆积在土壤中,在土壤湿度等条件变化时造成烧根等不良影响。
合适基质
选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且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基质,比如将腐叶土、泥炭土、珍珠岩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这样的基质不仅有利于容器苗根系生长,在冬季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低温的作用,减少根系受冻的可能性。
苗木状态调整
若发现部分苗木有叶片发黄、生长停滞等明显的缺肥症状,有明显的生长迹象或者营养缺乏表现,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追施适量稀薄的有机肥或专用的营养溶液,补充其所需的特定养分,帮助苗木维持基本的生长活力。
水分管理
水量控制
冬季容器苗生长速度放慢,水分蒸发量减少,需严格控制浇水频率和浇水量。通常要等基质表面干燥后再行浇水,而且每次浇水量以基质湿润但不积水为宜,避免因浇水过多造成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引发根系腐烂等问题。浇水时间zui好选择在晴天的中午,此时水温与基质温度较为接近,能减少对苗木根系的不良刺激。
水质要求
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进行浇灌,像经过晾晒的自来水或者收集的雨水等都是较好的选择。避免使用含有过多杂质、病菌或水温过低的水,防止对苗木根系产生伤害。
病虫害防治
加强监测
定期检查容器苗的叶片、枝干等部位,查看是否有病虫害发生的迹象,如虫洞、病斑、虫卵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虫害在冬季温室内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大量滋生蔓延。
物理与生物防治
鉴于冬季环境以及苗木生长情况,尽量优先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人工捕捉害虫、设置防虫网等)和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害虫天敌等)来控制病虫害。如果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要选择低毒、高效且对苗木生长影响小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稀释和使用,避免对苗木造成药害。
防治措施
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可包括人工捕捉害虫、清理苗圃内的病叶病枝、设置防虫网等;生物防治可以通过释放害虫天敌、利用有益微生物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种群数量。如果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且对苗木生长影响小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药害发生。
来源: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