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园林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生态。合理配置植物,打造好的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它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园林绿化以种植植物为核心内容,通过园林绿化,可以改善优美的生产与居住环境,对城市的防晒避暑以及阻挡封杀、净化空气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水蒸发以及吸收循环,培养出区域性的小气候,进而提升城市的健康度。而且植物的栽培有利于舒缓过往行人的神经,调节人们烦躁抑郁的心理,对眼睛疲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而言之,园林绿化工作不仅可以创造改善出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可以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提供更好的状态。同时,园林植物对于改造空气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被通过叶片来吸附周围的烟尘与灰尘,通过过滤作用对含有硫与氨等有害气体进行降解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而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而促进净化空气的作用。通过种植植被,将植被进行城市化全面覆盖后,将极大程度地减少空气中含有的有害颗粒。
其次,园林绿化具有社会效益。植被的绿化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植被因其特殊性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资源。目前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以绿引资,因绿生市”的口号,通过城市园林的有效工作下,为城市的环境改善工作以及城市美化工作添砖加瓦,进而引来越来越多的投资集团与旅游者,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城市园林的进一步革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高楼大厦林立,若将建筑与园林植被融合为一体,不仅可以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形成有观赏价值的街景,勾勒出整个城市建设的轮廓,使城市充满绿色,充满生机,成为城市向外展出的一道明信片。对于临海城市来说,城市园林工作的有效进展,将对城市的旅游业与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再者,园林绿化能有效提高城市形象。一方面,它提供文化教育园地。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不仅可以建立城市对外展出的宣传窗口,促进旅游业与经济繁荣,更是对外展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思想的重要方式。城市园林绿地的文化教育应用于各行各业,内容十分充实,表现形式也较为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城市产业的新秀,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城市的更新换代起重要作用。城市园林话作为反应城市现代文明与精神历史的一部分,将为传统发展与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在特殊时期有其特殊的应用方式,从防灾避难角度来讲,城市园林绿化有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作用。例如在发生地震时,人们可以在园林绿地中搭建帐篷进而进行避难,在较为空旷的地域开展有效的避难措施;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园林绿地也可为人们提供避难场所。同时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保护着土壤,避免土壤与营养的流失,防止泥石流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叶片与枝干降低风俗蒸发水分,减少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孕育。
1.依据自然情况配置植物
◦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情况后在进行植物配置,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生长习性对树种进行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蔓植物共同构成复层植物群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空间,提高绿化效果,同时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
◦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不仅景观效果好、成活率高,还能降低迁移、运输等成本,避免引发生态破坏。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生长和繁衍。同时,乡土植物还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增加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2.考虑季节因素
◦冬季是植物叶子脱落的休眠期,所以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将针叶和阔叶植物混合搭配种植,从而让植物群落四季都能发挥生态效益。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绿色植物存在,提高园林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园林绿地里要注意植物的花、果、叶的季相变化,抓住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不同季节的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态,通过合理搭配,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3.满足人们需求
◦增加耐践踏草坪,提供一个可以避难的场所,还可以让人们与自然更加接近,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城市中,人们往往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耐践踏草坪可以让人们更加自由地在草地上活动、嬉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园林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设置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不同,通过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4.维护生态环境
◦如果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群落出现病虫害,要尽量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减少土地污染,可以采用生物学的形式来维护生态环境。化学药品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采用生物学的方法可以更加环保地控制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5.掌握植物生态习性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注意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了解植物生长规律,根据不同苗木的特点,在适合的季节、时间和环境中栽植合适的苗木。
◦园林苗木的栽植季节因苗木品种和生长特性而异。一般来说,裸根苗木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栽植,此时植物处于休眠期,根系有足够的时间扎根并适应新环境。容器苗木可以在全年任何时候栽植,但避开极端气温的时段更为理想。针叶树苗木Zui好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时间扎根并适应新环境。观赏花卉苗木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以利用较为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例如桃树苗,北方适宜春栽,南方春秋冬都可栽植,Zui佳栽植时期是秋栽。秋栽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土壤上冻前一段时间比较好,基本没有缓苗时间,有利于提早春季萌芽,树的长势也比春天栽的旺些。春栽一般在春天土地解冻后及桃萌芽以前,定植后根系开始生长还需要一段时间,相当于缓苗,早期生长会稍慢些,但越过了冬季低温,不会造成冻害。
6.合理划分植物空间依椐地形起伏程度、水面曲直变化和空间大小等条件,合理进行空间划分,营造不同氛围的空间。利用植物、土坡等分隔空间,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欲“扬”则“扬”,欲“抑”则“抑”。既不可一律保持原有地形,又不宜过分雕琢,要处处匠心独运,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在大、中型园林里,不仅要有开朗的大空间,还要有安逸的小空间作调剂,使平坦开朗的大空间与安逸宁静的小空间形成不同的气氛。可以采用植物、土坡等分隔空间,因此植物种类要多样,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大小空间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之意境。
7.搭配植物种类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大小空间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的意境。骨干大乔木树种选样要单纯,一般树木不宜过于单纯,注意植物间的形态协调和变化。
◦园林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大小空间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的意境。但每一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变化中求统一。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求单一,不同空间树种则要求丰富多变。既不流于单纯乏味,又不致烦琐杂乱。
◦要注意植物间的形态协调和变化,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如垂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形状极端的植物应作孤植而不是群植。
8.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植物配置要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等特点进行搭配。多树种配植要注意突出主题,避免千篇一律,平均分配。
◦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平面或立面,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多树种配植,如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混植,除不应妨碍每一树种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由一种或两种为上,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
◦当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作为行道树时,需要考虑树种的主次,避免杂乱。所谓的主次分明,并不完全是指植物侏数的多少,而在于其产生的视觉份量。有时候,一株独特的高大乔木给游人的感受,要比十株一般的小乔木或众多的灌木更为强烈。
总之,植物阴阳除了植物的阴阳喜好,还包括雌雄对立、高低对立、水平和竖向对立、木本和草本对立、乔灌草对立等。具体来说喜阳或喜阴的植物应配合相应的光照,达到阴阳平衡;绿化造景中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间、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间、水平植物和竖向植物间都要相互平衡。只要植物能正常生长,生长的更好才能打造出好的景观。
来源:缘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