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应用主要包括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工程应用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在园林绿化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种植目的
景观需求:
如果追求快速成景和丰富的景观效果,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例如在一些公园的重点景观区域,可能会加密种植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营造出繁茂的景象。
若希望营造自然、疏朗的景观,则降低种植密度,让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展现个体的形态美。
生态功能:
用于水质净化时,要根据水体污染程度和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来确定种植密度。污染较重的水体可能需要较高的种植密度,以增强净化效果。例如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在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时,可适当增加密度到每平方米80-120株。
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时,要考虑不同生物的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种植密度不宜过高,以便鱼类、两栖动物等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种植时间选择
季节适宜性
春季:春季是水生植物种植的Zui佳时间之一。随着气温回升,水温逐渐升高,水生植物开始进入生长旺季。此时种植,植物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生根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秋季:秋季也是一个较为适宜的种植时间。在秋季种植水生植物,可以让植物在冬季来临前有一定的生长时间,积累养分,增强抗寒能力,为来年的生长打下基础。
天气条件
避免高温酷暑和严寒天气种植。高温天气下,植物容易失水,成活率降低;严寒天气则可能会冻伤植物根系。选择气温适中、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种植,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
水生植物类型
挺水植物:
一般大型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种植密度相对较小。株距可在30-50厘米左右,行距可以在50-80厘米。
小型挺水植物如黄菖蒲、千屈菜等,株距可在15-30厘米,行距30-50厘米。
浮叶植物:
睡莲等较大型浮叶植物,每平方米种植1-3株较为合适。
萍蓬草等可适当增加到每平方米3-5株。
沉水植物:
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每平方米可种植 50-100 株或更多,具体根据水质和目标景观效果调整。
漂浮植物:
凤眼莲、大薸等生长迅速的漂浮植物,初始种植时可少量投放,根据其生长情况进行控制,避免过度繁殖覆盖水面。一般每10-20平方米投放1-2株。
生长环境
水体条件:
水流较急的区域,种植密度可适当降低,以避免水流对植物的冲击过大。间距可以适当加大,如挺水植物的株距可增加到50-80厘米,行距增加到80-120厘米。静水区域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水深:
水深较浅的区域,水生植物生长空间有限,密度不宜过大。如在水深0.5米以下的区域,挺水植物株距可在20-30厘米,行距30-40厘米。
水深较深的区域,为保证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种植密度要相应减小。例如在水深2米以上的区域,沉水植物每平方米种植30-50株。
底质情况:
肥沃的底质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种植密度可适当降低。而贫瘠的底质则需要增加种植密度,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种植方法
挺水植物种植
分株繁殖:对于一些丛生型的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可以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将植株从土中挖出,分成若干小株,每株保留一定数量的根系和茎叶,然后分别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种植区域。
种子繁殖:部分挺水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将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土壤表面,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等待种子发芽。种子繁殖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种苗,但需要注意种子的质量和发芽条件。
浮水植物种植
直接投放:对于浮水植物,如睡莲、荇菜等,可以直接将植株投放于水面。在投放时,要注意将植物的根系或根茎部分浸入水中,使其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要根据水面大小和景观需求,合理控制投放数量,避免过度密集。
容器种植:为了更好地控制浮水植物的生长范围,可以将其种植在容器中,然后再放入水体。容器可以选择塑料盆、陶盆等,底部要有排水孔,以便多余的水分排出。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或基质,将浮水植物的根系埋入其中,然后将容器放入水中。
沉水植物种植
扦插繁殖:沉水植物如黑藻、苦草等可以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将植物的茎段剪成一定长度,插入底质中,保持水深适宜,等待茎段生根发芽。扦插时要注意茎段的方向和深度,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
抛投法:对于一些小型的沉水植物,可以将其种子或植株直接抛投于水体中。抛投时要尽量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在一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成活率相对较低,需要适当增加种植数量。
种植环境准备
水体选择
水质:水生植物对水质有一定要求,一般来说,清洁、无污染、富含适量养分的水体更适合水生植物生长。避免在水质严重污染、含有过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的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
水深:不同水生植物适应的水深不同。挺水植物一般适合种植在水深 0.5 米以内的浅水区;浮水植物可在较深水域生长,但通常不宜超过 2 米;沉水植物则主要生长在水体底部,根据其种类不同,适应的水深也有所差异。
水流:缓慢流动或静止的水体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水流过急可能会冲散植物根系或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形态。
底质处理
土壤改良:如果是在池塘等底部有土壤的水体中种植,可对底质进行改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牛粪、鸡粪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掺入一些细沙或腐殖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铺设基质:对于一些没有土壤底质的水体,如人工水池,可以铺设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基质,如砾石、沙子、陶粒等。这些基质可以为植物根系提供附着点,同时也能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
常见应用植物品种
挺水植物
荷花:花朵美丽,有红、粉、白等多种颜色,叶片大而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菖蒲:叶形似剑,有香气,可用于水景布置和药用。
千屈菜:花色鲜艳,常为紫红色,花期长,可用于湿地景观营造。
香蒲:形似蜡烛,花序独特,可用于净化水质和观赏。
水葱:茎秆笔直,呈圆柱状,可用于水景装饰。
再力花:花朵紫色,形状优美,生长迅速,可用于美化水体环境。
梭鱼草:叶色翠绿,花穗蓝紫色,观赏性强。
黄菖蒲:花色黄艳,适应性强,可用于河岸、湖边绿化。
浮水植物
睡莲:花色丰富,有白、粉、黄、红等,花形优美,是常见的水生观赏花卉。
荇菜:叶片小巧,花朵黄色,漂浮于水面,可增添水景的自然美感。
凤眼莲:又称水葫芦,繁殖能力强,可净化水质,但需控制其生长范围以免泛滥。
浮萍:个体小,常成片漂浮,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沉水植物
苦草:叶狭长,为常见的沉水植物,可用于改善水质和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黑藻:形态优美,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狐尾藻:形似狐尾,可净化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金鱼藻:叶细如丝,生长迅速,可作为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湿生植物
美人蕉:花色鲜艳,植株高大,可种植在水边湿润地带。
鸢尾:品种繁多,花色丰富,适应湿地环境生长。
芦苇:高大挺拔,可用于固堤护坡和营造自然景观。
荻:花序飘逸,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生长在水边湿地。
蒲苇:叶宽大,花序壮观,适合用于滨水景观布置。
水生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仅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还可以吸收水体中许多如氮磷、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水质、提高水体质量的功能。
来源: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