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高树良一家曾因病致贫,2015年他利用5000元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资金,在10亩土地种植3000棵玉兰。村党支部发动村里苗木专业合作社帮助销售玉兰苗木,他家苗木销售由原来的年收入2000元飙升到30000多元。经过三年繁育,3年来累计销售玉兰苗木纯收入8万多元,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高大爷用卖苗木的钱新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喜笑颜开地说:“俺靠种植玉兰苗木增收致富,去年俺家顺利脱贫啦。庄稼地里栽满了玉兰苗木,年年都有苗木卖,家庭收入有保障,以后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如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真正收获真金白银,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南召县的有益探索是融入绿色发展基因,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从绿色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有效破解既要守护青山绿水,又要让群众增收致富的两难之题。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我们针对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实际,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发展理念,唱‘山歌’,念‘林经’,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林+N”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实现特色产业多重覆盖,让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
林果药一体化: 多彩田园有“钱途”
南召县城郊乡贾沟村创办的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带动农民种植艾草,亩收益在1800元以上,加工车间吸纳60多人就业;四棵树乡雁门村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扶贫基地,流转土地380亩,种植晚秋黄梨、晚艳红桃、黄金梨等,年经济效益80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群众累计收益30余万元……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四棵树乡地处南召县西南部,一个3万多人的山区小乡,立足于山区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林果种植、林下药材、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建成了数十个产业基地。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南召县采取龙头带动、大户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引导广大山区群众和贫困户发展以辛夷、皂荚、杜仲为主的中药材,以黄金梨、硬质桃、葡萄等为主的高效林果业,为贫困群众找到光明“钱途”。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如今南召林果药扶贫产业项目“遍地开花”,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优势凸显。据统计,该县发展林果基地14万亩,林果专业村21个,林果业农民合作社26家,种植大户200多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企业10多家,带动贫困户3000多户,年户均收入4000多元。
林蚕菌一体化: 传统产业发“新枝”
“种地吃饭,养蚕花钱”,这是在当地流传的民间谚语,也充分说明,养殖柞蚕是山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南召县多山,山上长满柞树,全县拥有宜蚕柞坡150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柞坡122万亩,常年柞蚕放养量5000公斤,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产量占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美誉。
“我们把柞蚕放养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倾斜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示范基地促动,养殖大户拉动等措施,建成柞蚕生产基地30万亩,全县从事柞蚕养殖的行政村有262个,重点蚕业示范村10个,放养农户1680户,蚕农户均年收入30000元。”南召县县长方明洋谈起柞蚕菌一体化工程如数家珍。“柞蚕生产需要林业抚育,轮伐修剪柞木树枝,我们引导贫困群众把柞木修剪与食用菌种植相结合,把森林抚育产生的木材及树枝作为食用菌种植原料,动员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柞木资源是发展食用菌栽培的Zui佳原料,通过蚕坡修剪轮伐、森林抚育项目实施等,把蚕坡抚育剩余物作为食用菌栽培的主原料,鼓励贫困户种植香菇、羊肚菌等,实施食用菌产业增收工程,带动2000多贫困户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2100元。
丰富的蚕坡资源Zui适宜林下畜禽养殖。南召县依托广阔的山林资源,探索发展“林+禽、林+畜、林+蜂”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养殖企业的龙头带动,合作社辐射带动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目前,全县建成养殖扶贫基地31处,养殖生态柴鸡300多万只、鹅20多万只、鸭10多万只,林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10多万头、林下养蜂2万多箱,带动贫困户3200多人,贫困户年均增收3500元。
南召县五朵山郝氏家庭农场散养11万只黑凤鸡,一天生产3万枚蛋,在“南召特色馆”、淘宝、天猫、京东电商平台上热销,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王桂香说:“山鸡蛋可是城里人的宝贝,俺在这里干点零活,一年多收入一两万元。”
林养游一体化:乡村振兴唱“新歌”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可以实现农村美,还能实现农民富。针对全县重点贫困村绿化美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南召县按照“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房前屋后栽满树、庭院四季花常开”的森林村庄标准,在全县14个乡镇的重点贫困村中规划建设100个森林村庄,编制《森林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先期在35个重点贫困村“混搭”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实行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目前,建成的云阳镇石头村、山头村,南河店镇郭营村、龙王庙村,小店乡山底村,四棵树乡黄土嘴村等森林村庄,已成为南召乡村休闲旅游的招牌。
乡村再美,没有产业支撑,群众不能脱贫致富,一切都将成为徒劳。南召县依托全域景区化建设,以乡村田园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依托,整修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的农家餐饮和游乐项目,使之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新兴产业。目前,全县拥有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多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市级生态休闲旅游农庄5个。
乔端镇玉藏村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景区的腹地,村“两委”发动景区附近农户参与旅游开发,群众纷纷开办农家乐宾馆、客栈,建设农家乐宾馆22家,日接待能力3000多人次,经营“农家乐”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曾经贫困的穷山村,抖落往日的“满身尘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山村。
云阳镇铁佛寺村盛产石材石货,村里现存42套、100多间上百年的石头房,全部用山上开凿的片石干砌而成独特的民居,保留乡村原生态自然古朴的风貌。整个村庄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像一座青石古堡。古韵悠长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游客醉心于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流连忘返。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渐次铺开……(来自决策探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