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卉因其花繁多彩,造型美观,成为公园、城市主要风景线路、庆典活动中的宠儿,但是其目前还存在着质量差参不齐,观赏期短,病虫害多发,肥水利用率低,种植技术传统化,种植密度普遍过大等问题。
一、基质问题
目前栽植月季花卉使用的泥土、草炭、珍珠岩、沙土等,如果EC、pH等性状不稳定,保水透气性差,易导致花卉前期根系生长不良,中后期肥水利用率低,根部病虫害多发,杂草发生严重(土壤带杂草种子)。
种植前根据花卉品种的习性,选择适宜的基质类型,检测EC、pH、土壤孔隙度等,做好土壤改良,添加生物有机肥、土壤杀菌,如采用活力源、健致。自制或购买的有机质一定要确保腐熟充分,杀死基质中的虫卵和病菌。
二、栽植技术问题
适地、适季地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花朵开放2至5成的月季花卉品种,这些花卉品种在出圃前5至7天须断根、通风、炼苗,并合理密植。
三、杂草防除问题
杂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与其争水、争肥、争光,但人工防除成本高,强度大,并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对“颜化”安全(大部分的菊科、球根、宿根花卉)的花卉种植时可采用药物进行土壤封闭,防止杂草种子的萌发,有效地控制杂草发生。王林提醒,杂草防除一定要 “除小,除早”。
四、肥水管理问题
目前月季花卉栽植时多重施无机肥轻施有机肥,养护时不施或施肥过少(少氮),或种植者肥料知识欠缺(种类、比例、施用时期),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土壤黏重板结,肥水下渗困难,利用率低。
适当追施磷、钾肥,可使花多色艳,延长花期。施肥周期为半月到一月施肥一次,移植后7至10天可施第1次肥,调节剂促长势,提高水肥利用率。
土壤黏重时,可采用拌肥稀释后施用,促进水分营养下渗。
解决病虫害问题,预防是关键。预防可有效降低药剂使用成本和植物受害程度。他提出,病害诊断应三看:地上问题看地下,地下问题看根系,根系问题看土壤。虫害防治应把握好防治时机方可事半功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可为植物养护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