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中描绘的田园美景,今天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巴村镇胡集村生动再现,当地村民用这朵朵小菊花,做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菊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菊花产业有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初冬时节,寒意渐显,刘建民的花卉基地里却是花意盎然,60亩的婺源皇菊、贡菊、大板菊等品种正是采摘季。连日来,外地客商争相上门收购菊花,花农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销售问题。
菊花种植户刘建民说:“ 咱的销路已经打开了,联系的有黄山的老板,有广州的老板,他们过来之后一看咱的花,品质颜色很好,一看就相中了,现在这个单子让人家接跑了,咱的花是供不应求。”
花卉种植除了给种植户带来效益,也同时为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增加了额外收入,在花田间,处处是花农忙碌的身影,她们从春种开始就在这务工了。
村民王愧告诉记者:“人家搞经济给咱老年人方便,见天跑着,长天给40块,天短了就一天30块钱,一天一结账,老婆我现在都有钱花。”
刘建民的菊花产业成为巴村镇特色种植的标杆,引来众多村民前来学习加盟,刘建民提供种苗、技术、销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菊花采摘后,必须立即进行烘干,以便于下一步的加工、储存和运输。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加大,刘建民以前有4台小型烘干机不够用,巴村镇刘涛多次深入田间,对场地、用电、资金等困难进行帮助解决,在采摘季开始前,新的4台大型烘干设备已经启用。
近年来,在巴村镇的引导和支持下,以胡集村为代表,镇上各村都在推广菊花种植,目前已达到360多亩,解决了300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鼓励种植能手发展药用花卉栽培,通过“互联网 ”的营销手段,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
刘涛向记者介绍:“我们巴村镇按照“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打造集种植、加工、存储为一体的菊花、天樱椒等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产业种植户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打造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致富,在建设幸福生活的路上添砖加瓦!”
来源:商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