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破性品种少、新花卉和新品种不足等产业现状,花卉创新发展应该聚焦在新花卉研发、品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销售服务创新等6个方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副张启翔说。
6月25日,“走进世园2019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召开,张启翔分享了他对国内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见解。
会议由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园林植物创新促进会主办,北京棕科植物新品种权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围绕新品种研发、品种权申请和保护、新品种市场推广应用等关键话题,来自、科研单位以及生产企业的业内专家发表了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产业的看法。
新品种研发平稳起步
“育种是花卉产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这个行业,种植、销售只是在把这个核心价值兑现,而其价值的应用在于满足花艺和消费者对于时尚美的需求。”北京兰中农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向阳说。
目前,国内新品种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甚大,基本属于平稳起步阶段,优秀育种团队开始纷纷涌现、新品种应用模式越来越成熟。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育种研究团队入选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创新团队,在切花菊、园林菊、鲜食菊、茶用菊等类别中均有新品种问世,共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92个,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品种20个。
在报告《菊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之路》中,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管志勇介绍说,目前共收集保存切花菊品种资源1000余份,盆栽和园林小菊等品种资源2000余份;以杂交、远缘杂交等手段,团队已培育新品种300多个。
“绿花切花菊品种全国不到30个,我们的品种在整个花期不褪色;系列乒乓型切花菊新品种瓶插期长,花型浑圆,放地上能滚很远,但我们认为花型还可以更圆、更紧凑。”管志勇说。
在基地建设和推广上,团队与和企业合作,在江苏南京、淮安、盐城及上海、浙江、深圳、贵州、安徽、湖南、陕西等地,已建立10余个生产示范、休闲旅游与专题展示基地。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湖熟花卉基地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次,淮安菊花展示基地游客30万人次。
研讨会举办了育种家俱乐部沙龙。在新品种推荐环节,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推介的自育荷花品种“幸福恋人”的花瓣、花蕊均为鲜红色,广东圣茵公司今年参加北京世园会展示的朱顶红新品种可以闻到花香味。这些特性完全改变了原品种的传统性状,令人眼前一亮,极大地提升了品种价值。
“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2.7万余件,授权1.2万件。其中,林业类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3717件、1763件,zui近5年增长zui快,2018年申请量更是首次突破900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龙三群在致辞时介绍说。
对花卉产业而言,新品种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
新品种发展仍不充分
“鲜花产业,尤其是玫瑰,是一个时尚的行业,每年都有新的时尚元素流行。具体到花卉行业,就是新品种的推出。育种在这个领域的重要性远超栽培生产,而且国际zui顶尖的几家育种人也是国际花卉时尚流行品种的创造者。正如育种商联盟常说的那样:我们创造下一代!”
袁向阳关于花卉新品种的说法,无疑一语中的。
尽管如此,国内花卉新品种产业发展仍不充分,专家们对此看法完全一致。
“在日本,我见过一种小菊,无任何营养补充,瓶插期达20天以上,花朵依然娇艳、花干依然挺拔。国内,这样高品质的突破性品种太少。新花卉开发,是全球趋势。”张启翔说。
全球有45种绿绒蒿,中国有37种,在德国不来梅的城市公园早已应用种植,国内完全没有市场应用,还属于珍稀品种;报春花国内有300个品种,只应用了3个。 没有前沿的育种技术、没有成熟的栽培技术,大量的野生花卉资源却被过度采挖,比如杜鹃、兰花等,造成资源严重破坏。
据介绍,中国原生观赏植物有7000多种,中国植物区系特有成分高的50%-60%本土植物为中国及邻近地区特有,包括约250多个特有属、1.5万-1.8万个特有种。
兰科、杜鹃花科、山茶花科、苦苣苔科、报春花科等,被张启翔视为开发潜力zui大的几类。他从资源评价、明确育种目标、挖掘关键种质、多种生物技术应用、多目标改良等角度,分享了对花卉品种创新的看法。
紫薇的香味、梅花的抗寒性、单色品种的复色花等,都可成为研发的方向,但任何一个新优特性没有十年甚至数十年也许不会成功。
“这需要时间积累。欧洲很多花卉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上百年传承很常见。新品种研发不存在弯道超车,也超不过去。”袁向阳说。
“高瑞白”梅花是目前国内少有能露地越冬的高抗寒香花品种,在三北地区均可正常生长。其选育时间多长?前后历经25年。
在国外,知名月季育种公司科德斯(KORDES)已经过五代人传承,英特普兰(INTERPLANT)兄弟传承三代。这些知名企业培育的玫瑰新品种,在上市前,均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流程:选定的株系编号,发送到肯尼亚、厄瓜多尔、中国等地进行区域实验,选定的编号命名,申请新品种权,签署授权书投产。
每年,中国引进的zui新切花月季新品种,有100个左右,在全国试种筛选。
“关键是每年如此。这就是专业的商业育种人的实力,远非科研育种和个别育种人的能力所能企及。”袁向阳感慨道。
与之相比,国内新品种选育显然存在不小差距。
新品种保护正在发力
新品种用来卖?用来炒?利润几何?
河北林科院园林所所长黄印冉是金叶榆品种权的所有人。他介绍说,2006年-2012年期间,金叶榆小苗按每株5元的价格,每亩地产值可达4万元,利润也近3万元。
在业内,黄印冉团队花费数年时间打赢了一场金叶榆侵权官司的举动,跟金叶榆品种本身也一样有名。
目前,品种权意识普遍缺乏,侵权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们的品种在国内被侵权的比例达99%以上。”袁向阳说。
据了解,一个成功的新品种,在全球花卉市场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每年可高达数亿欧元,从遵守知识产权的国际市场育种人那里也能每年取得几百万至几千万欧元的品种权费收入。
成熟模式下,品种权费到底如何收取?
广东省园林植物创新促进会副会长郁书君介绍说,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如草花与苗木,品种权费差异很大。国际上,百合的种球生产(如荷兰)与切花月季(如肯尼亚)均按公顷收取,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则按10%-20%比例抽成,也有的按每株收取一定比例,如5%-20%不等。
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然在低水平发展,有数量,但质量较低;国际专业花卉企业来华投资建立鲜花生产基地,且发展迅速;国际鲜花主产区开始进入并占领国内高端市场。
针对国内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商业育种人给出了优惠条件,新品种权在国内合法使用的比例仍然较低,侵权现象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正在加大保护新品种权的力度,值得欣慰。
虽然产业现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今年正好是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20周年,国内植物新品种保护新时代正在到来。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扬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主要修订内容,以及我国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的想法。
她说,根据修订的《条例》,品种权保护期限将从15-20年不等延长为25年,保护名录扩展至所有物种,保护范围由仅保护繁殖材料扩大至收获物,农民特权也得到进一步规范,可谓亮点多多。
相关法规条文向UPOV公约1991年文本靠拢,正是中国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的体现。
“要以‘新时代、新视野、新使命、新思维’的理念,勇敢拿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武器,争做一名有能力‘依法获得权利、依法推广权利、依法使用权利、依法维护权利’的合格品种权人。”河北好望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仁春呼吁。
品种权助力产业发展
新品种是改变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效益低下的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毕竟,花卉生产面积大、效益低,难繁品种关键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品种化、标准化、良种化的企业严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没有完全形成、品种权保护难度大,这些问题始终不同程度存在。
谈及此,张启翔特别提到技术创新。
提升产值和效益,不能一味依靠扩大生产面积。他认为,目前,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超过130万公顷,其实可以控制在60万公顷的规模,因为劳动力、能源、土地等成本都在上涨,我国也早过了人口红利期。
对我国花卉出口而言,一直没有取得与我国产业规模相匹配的市场份额。未来,花卉生产一定是植物工厂模式,效益加倍提升。
过去5年,随着电商飞速发展尤其是自贸区的设立,鲜花进口迅速增长,国内鲜花产业的高端市场几乎被进口花卉所占领。
“国外主产区瞄准中国市场,加大其优质产品的进口力度,目前我国花卉销售的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货所垄断。来自澳大利亚、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国的鲜花企业开始在国内建立分销中心,国产鲜花缺乏竞争能力,基本只能在低品质、未取得合法授权产品的中低端市场生存。”袁向阳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尚的流行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大部分新品种的商业寿命都很短,上市1-2年就被淘汰的品种很多。
因此,只有zui优秀的品种才能成为时尚的基本元素,经久不衰。
面对高品质、新潮流的市场需求,开发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所在。
据介绍,很多国外花卉企业一直保持清醒,都按规矩申报并支付品种权费。国内就算一些个体种植者,也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花农意识到不能固守传统做法,而是开始主动获取品种权、愿意合法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