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山。假山是从土山开始逐步发展到叠石的。土山利于植物生长,能形成自然山林景象。在城市绿化中有较多的应用。但易受雨冲刷,故而用草坪或地被植物等护坡。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土山大多限于整个山体的一部分,如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西北隅。
(2)土石山。常见的园林假山形式,土石相间,草木相依,便富自然生机。尤其是大型假山,如果全用山石堆叠,容易显得琐碎,加上草木不生,即使堆得嵯岈屈曲,终觉有骨无肉,如果把土与石结合在一起,使山脉石根隐于土中,泯然无迹,而且还便于植树,树石浑然一体,山林之趣顿出。
土石山有以土为主的带石土山和以石为主的带土石山。带石土山以堆土为主,只在山脚或山的局部适当用石,以固定土壤,并形成优美的山体轮廓,如沧浪亭的中部假山,山脚叠以黄石,蹬道盘纡其中。其因土多石少,可形成林木蔚然而深秀的山林景象。带土石山先以叠石为山的骨架,然而再覆土,土上再植树种草。其结构:一类是于主要观赏面堆叠石壁洞壑,山顶和山后覆土;另一类是四周及山顶全部用石,或用石较多,只留树木的种植穴,而在主要观赏面无洞,形成整个的石包土格局。
(3)石山。全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因用石极多,所以其体量一般较小。小山用石,可以充分发挥叠石的技巧,使它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况且在小面积范围内,聚土为山势必难成山势,所以庭院中缀景,大多用石,或当庭而立,或依墙而筑,也有兼作登楼的蹬道的,如苏州留园明瑟楼的云梯假山等。
全石假山为假山堆叠之Zui难者,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全石之山可再现自然的一些奇特的景观。如悬崖、深壑、挑梁、绝壁等。它的堆叠,受传统山水绘画影响较大,用不同的石,要有不同的堆法,如堆湖石山,多用绞丝皱、卷云被,堆黄石山,多用斧劈披、折带被。同时用对位平衡法,对选石、起重、连接等有较高要求,采用悬、挤、压、挂、挑、垂等手法,表现出古代造山匠师的精湛手艺。平庸的全石假山容易产生“排排坐”、“个个站”、“竖蜻蜓”、“叠罗汉”等拙劣的造型。而我国古典名园的不少全石假山,由于造园家艺术造诣较高,在创作中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使所叠假山集中了自然山石景的长处,成为传世杰作。如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是清代叠山家戈裕良所作。他在整体设计上着眼于山的气势,局部处理中又注重山石的脉理走向,并使用了铁钉锡带,如同造环洞桥一般,以致大小山石紧密联成一体。石与石之间的接缝处以米浆和石灰粘合,现出的缝线好似石之脉纹。这占地半亩的假山景变化多样,有峰、岗、崖、壁、洞、够等多种景观,但又不显得繁复琐碎。要是从南边的主要赏景平台北看,但见峰峦起伏,悬崖斜伸,石罐曲折,板桥横空。入游则步栈道,穿洞府,攀危崖,跨深谷,随谷之转折盘旋西上山顶。Zui巧妙的是主峰下的洞口正好纳西角的山洞于其中,两洞相套,深远别致。而在问泉亭看东南山景,但见双峰对峙,中间是一道幽谷。峰实而谷虚,石实而溪水虚,山水相映,主次分明,真正做到了“山形面面看,山景步步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