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5月开始,北京、天津、郑州等北方城市的街道、公园、道路绿化带,甚至一段段隔离墙上,都会盛开起各色月季花,芳香怡人。近些年,全国各地城市景观中加大了月季种植,形成了一些名气较大的月季大道或月季花墙。比如,经过 30 多年的推广种植,北京二环至五环已形成长达 300 公里左右的 “月季项链”;湖北武汉在主城区规划的 “三环十三射” 快速路段规模化种植月季,使得武汉街头随处可见月季盛开;江苏常州已有 35 条月季路,计划还将新增 7 条,以打造绿化、彩化、美化的城市道路特色景观。
花期长,观赏期久
月季在古代又名月月红、月月粉,每隔 40-50 天就进入一次开花期,每次开花持续近 20 天。各地因气候环境不同,花期略有差异。在北京,月季会在 5 月 1 日前后第壹次绽放,如果利用不同品种之间花期的差异进行套种,北京整个 5 月都能看到绽放的月季花,7 月中旬是第二轮绽放,9 月进入第三轮;而在南方城市,月季盛开时间甚至可以延续至 11 月。如此长的花期,使得 “月季大道” 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美丽景观,为城市增添持续的色彩与活力,无论是对本地居民日常出行的视觉享受,还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都有着极大优势。相比一些花期短暂的花卉,“月季大道” 无需频繁更换花卉品种来维持景观效果,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化的维护成本与时间成本 。
种植难度低,适应性强
作为景观植物,月季比其他花木更易存活。一般来说,月季喜阳光、厚肥,稍微耐干旱,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均适宜种植,且施肥越多,开出的花朵越大越多。现在,科研人员还培育出一些耐寒、耐热的月季品种,能够在黑龙江、新疆、三亚等原本不适宜的地方生长。这意味着,无论在寒冷的东北,还是炎热的华南,亦或是干旱的西北,各地都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挑选合适的月季品种打造 “月季大道”,轻松实现城市道路的美化,而不必受限于地理气候因素,在植物选择上捉襟见肘 。
景观塑造多样
仅北京栽培的月季就超过 2500 个品种,包括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丰花月季等。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进行搭配组合,月季就可以开发出多种景观用途,并塑造出多种特色的城市景观。例如,藤本月季枝条细长柔软,适合攀爬在隔离墙、栅栏上,打造出浪漫的月季花墙;丰花月季花朵密集、花色丰富,大规模种植能形成壮观的花带;地被月季植株低矮,覆盖性强,可用于道路边缘、坡地的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呈现出整齐美观的地面景观。通过不同品种月季的高低错落、色彩搭配,“月季大道” 能营造出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景观效果 。
文化内涵丰富
月季被誉为 “花中皇后”,是中国原产花卉之一,目前已被选定为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南阳、唐山、保定等 88 个城市的市花。它象征着幸福、美好、友谊等积极美好的寓意。打造 “月季大道”,能够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比如南阳,作为全国zui大的月季繁育基地,其 “月季大道” 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更是城市月季文化的集中展示,承载着南阳月季产业发展的历史与荣耀,向外界传递着南阳独特的城市魅力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建设 “月季大道” 能够带动本地花卉种植产业发展。为了满足 “月季大道” 建设以及后续养护对月季的大量需求,当地会加大月季种植规模,这为花卉种植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来源。同时,美丽的 “月季大道” 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以武汉为例,其打造的多条 “月季大道” 在花期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前往打卡,周边的商业街区人流量明显增加,拉动了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