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强笋是从基部或根部萌发的粗壮新枝,强笋爆长影响株型时,需根据植株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及养护目标合理处理。
一、判断强笋是否需要保留
更新老化枝条
若植株存在老化、细弱或病虫害枝条,强笋可作为替代枝保留。直接剪去老化枝,将强笋牵引至空缺处补充株型。
示例:藤本月季基部萌发的强笋,可保留作为来年开花主枝,替换顶部老化枝条。
控制株型平衡
若强笋生长过旺(如高度远超原植株、向内侧或密集处生长),需通过修剪或牵引调整方向,避免遮挡光照或扰乱结构。
二、修剪处理方法
1.生长期短截(非开花季)
操作:在强笋基部以上3-5片健康叶处短截(保留1/2~2/3长度),促使萌发侧枝,丰满株型。
适用场景:株型紧凑的灌木月季、微月,或需控制高度的藤本。
注意:避免在春季花芽分化期重剪,以免影响开花。
2.花后重剪(花后1-2周)
操作:若强笋已开花或枝条过高,可沿主枝方向剪去1/3~1/2,保留粗壮芽点,引导新枝横向生长(藤本适用)。
目的: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发,同时避免枝条过密。
3.牵引固定(藤本/藤灌月季)
操作:将强笋向空缺处或横向牵引,用园艺绳固定在花架、网格上,与主枝呈45°~60°夹角(削弱顶端优势,促发侧芽)。
优势:不修剪枝条,充分利用空间,来年开花量更大。
三、特殊情况处理
强笋从根际冒出(基生枝)
若植株过密,可贴基部剪除多余强笋(保留2-3根健壮枝),避免争夺养分。
若需扩冠,保留强笋,待长至目标高度后摘心(去顶端1-2cm),促发分枝。
多头强笋(一根基部长出多枝)
选1-2根方向合理的枝条,其余从基部疏除,避免拥挤。
四、后续养护建议
施肥调控
强笋生长期减少氮肥(避免徒长),增施磷钾肥(如花多多2号),促进枝条木质化和花芽分化。
修剪后薄施复合肥,加速伤口愈合。
定期梳理株型
每月检查植株,将内向枝、交叉枝、过密强笋疏除,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
针对藤本月季
强笋是未来开花主力,优先通过牵引调整方向,而非重剪(藤本开花多在2年生枝条)。冬季可将过强枝条横向固定,平衡株势。
总结
强笋是月季复壮的信号,处理时需“疏弱留强、因势引导”:
灌木/微月:短截控高,促侧枝丰满;
藤本/藤灌:牵引为主,保留枝条用于造型;
老化植株:强笋可替代老枝,更新株型。
通过合理修剪+牵引,既能保留强笋的开花潜力,又能维持美观结构,实现“爆笋不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