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是中国玉雕之乡。在各级坚强领导下,镇平县坚定不移把玉产业作为强县富民产业去抓,实施“玉+”战略,发展新型业态,打造特色品牌,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该县先后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等称号。
一、特点优势
总体上看,镇平玉文化产业可以用五个“Zui”来概括:
1.历史Zui“久”。镇平玉雕加工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1975年3月在镇平安国城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的2枚“圭形带穿玉铲”,经专家鉴定属夏王朝作品,镇平也成为和北方“红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并列的三大玉文化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兴办玉器厂,为镇平玉雕产业规模扩张、专业人才储备、技术经验积累奠定了坚实基础。
2.规模Zui“大”。玉雕加工遍布全县50个行政村,专业户近1.5万户,县内外从业人员达30万人。其中,玉雕加工群体占全国加工群体的70%,已成为全国Zui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3.种类Zui“全”。国内的和田玉、独玉等和国外的缅甸翡翠、巴西玛瑙等100多个世界上已知的玉种在镇平均有加工销售,产品涵盖摆件类、饰品类和保健类3大系列10大品类5000多个品种,体裁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十多类。
4.人才Zui“多”。全县共有18所初级培训班和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1所,并常年和天津美院、西安美院等高等院校开办玉雕高级研修班。目前,镇平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国家级玉雕大师2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460多人,各类技工技师1万多人。
5.要素Zui“齐”。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创意、生产加工、文化研究,从人才培养到品牌创建、质量检测、宣传推广,从市场营销到电商服务、现代金融、包装物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战略构想
为推动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明确提出要把玉产业作为全县Zui大的产业、Zui具潜力的产业去打造,进一步擦亮“中华玉都”“天下玉源·大师摇篮”城市品牌,让玉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优化产业规划体系。扎实深入做好《镇平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产业持续协调发展。研究实施“玉+文化创意”“玉+电子商务”“玉+特色旅游”等。
2.构建原料购销体系。打通玉料原产地供货通道,建立与玉石原料产地直接联系和开通供货通道;提升新玉种及半宝石在市场上加工使用份额;成立玉石原料进口贸易联合体,促进产业链条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3.深化文化创意体系。筹建“镇平玉雕文创中心”,提高玉文化从业者创意创新水平和整体素质。实施玉文化转化推广工程,通过拍摄玉雕电视专题片等手段发挥文化艺术在玉文化挖掘弘扬与宣传推介中的核心作用。
4.推进智能加工体系。巩固传统生产加工规模优势,鼓励使用新型智能雕刻设备运用,推进新型工业化程度。建设集“玉矿原料直供、文化创意加工、互联网直销”于一体的新型直供实体经济,形成对产业强有力的支撑。
5.健全新营销推广体系。扶持新建或利用原有市场打造集电商贸易及运行维护、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个玉雕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6.完善人才育留体系。以培养国际化的工艺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和建设“科、教、企”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为目标,办好南阳珠宝玉雕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筹建南阳师范学院产业学院。与天津美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国内一流美院联合,举办设计创新高级研修班等专业培训班,培养新型人才。
7.打造市场规范体系。优化市场合理布局,提升市场整体层次;强化市场规范管理,健全产品质量监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8.实施品牌推广体系。凸显“中国玉雕之乡”地域品牌影响力,提升“镇平玉雕”“天下玉源·大师摇篮”产业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争创名企名店品牌;提升“中国·南阳玉雕节”节会品牌,创出品牌节会效应。
9.夯实项目支撑体系。扎实运作言石石雕小镇、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成熟项目招商启动。积极谋划玉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玉石网络直供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重大项目,形成特色独具、优势明显的项目集群和产业高地。
10.整合产业联动体系。树立全域旅游观念,突出玉产业特色。推动玉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玉文化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