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是千屈菜科、紫薇属的小乔木,其拉丁名为Lagerstroemia indica,其广泛分布在亚洲地区,加词indica表明其在植物学中先发现于印度并命名,而其属名则来自于林奈的一位自然学家,本身并无实际植物学意义。
作为千屈菜科的植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紫薇也具有小枝、当年生枝四棱形的特点,这是属于紫薇的辨认特征之一。而这当年生的新枝,也承担着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重任,这或许也正是一种新生与传承。
这一点与名称相似的紫荆恰恰相反,紫荆是典型的老干生花,而紫薇则是新枝开花的代表。结合这种开花特性,园林绿化中修剪紫薇也颇有讲究,如果仔细观察冬天和初春的紫薇树,经常可以发现光秃秃没有一根枝条,这其实便是为了促进萌发新枝,来年长出更好的观赏形态。
紫薇的花颇有趣味,其整个花序呈圆锥花序,像是一个由花组成的宝塔,像无数褶皱的团块搭建而成。但这些褶皱的团块并不是完整花的结构,只是一片由“花瓣梗”连接的花瓣,六片这样的花瓣加上生殖结构就组成了一朵紫薇的花。
植物爱好者领域中有着一个关于紫薇“怕痒”的传说——只要轻轻触摸紫薇的树干,紫薇全树便会微微颤抖,顶端更是晃动十分明显,就像怕痒一样。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电信号假说颇似人的神经传导,可信度不高;而由于枝干细、重心高而被迫颤动则更为可信。
触摸紫薇树干的时候,便会惊讶于其光滑程度,颠覆了我们对于树皮的认知,貌似其不存在树皮结构一样。其实,紫薇的树皮“一年一换”,每逢4-5月,紫薇便开始逐渐褪皮的历程,像新陈代谢一样永葆树干的年轻与光滑。
虽然紫薇的拉丁名与印度相关,但其在我国也具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从唐朝紫微省到“紫绶花”,紫薇花每逢盛夏都迎风盛放,带着爱的寓意,跨越千百年将美好永远传递。
来源:阅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