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树六花”是佛经中规定的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和六种花,这些植物因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佛教内涵而被广泛种植于寺庙周围。
“五树六花”中的五树:
1、菩提树
学名:Ficus religiosa Linn.
科属:桑科榕属大乔木
别名:思维树、觉树、毕钵罗树、菩提榕等
原产地: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引种栽培
特点: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叶片基部心形,先端尾尖。菩提树是佛教圣树,相传释迦牟尼在该树下悟道修行,因而得名菩提树,也是印度国树。
2、高山榕
学名:Ficus altissima Blume
科属:桑科榕属大乔木
别名:高榕、鸡榕、大叶榕、大青树、万年青等
分布:我国海南、广西、云南、四川,以及印度、缅甸、尼泊尔、不丹、越南、泰国等地
特点:树体高大,叶片大,深绿色,叶柄粗壮,隐头花序。气生根发达,生命力顽强,可独木成林,也可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场所,其果实可引来鸟兽争食,形成独特的“空中花园”景观。
3、贝叶棕
学名:Corypha umbraculifera Linn.
科属:棕榈科贝叶棕属高大粗壮乔木
别名:行李叶椰子等
原产地: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随小乘佛教传播至我国
特点:叶大,形似贝壳,故名贝叶棕。生命周期35-60年,为一次性开花结果植物,结果后便死去。叶片宽大、坚韧,佛教信徒用其刻写经文,称为“贝叶经”。
4、槟榔
学名:Areca catechu Linn.
科属:棕榈科槟榔属乔木
别名:槟榔子、大腹子、宾门、橄榄子、青仔等
分布:我国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以及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特点:外形似椰子,但树干较细,果实卵球形,成熟时橙黄色。佛教徒多将槟榔磨成粉末再进行食用,是佛教三十五大供养之一。
5、糖棕
学名:Borassus flabellifer Linn.
科属:棕榈科糖棕属高大乔木
别名:扇椰子、扇叶糖棕、扇叶树头棕、柬埔寨糖棕等
原产地:亚洲热带地区和非洲,我国西双版纳等地有栽培
特点:树冠大,叶片掌状深裂,为寺庙内良好的遮荫树种。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割开后有大量含有糖分的汁液流出,可直接饮用或熬制糖块。
“五树六花”中的六花:
1、莲花
学名:Nelumbo mucifera Gaertn.
科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
别名:荷花、芙蓉、菡萏、碗莲、缸莲等
分布:我国南北各地,以及印度、越南、日本、朝鲜、亚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特点:花大而清香,为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在寺庙中常种植莲花,并有各种莲花的形象出现。
2、文殊兰
学名: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
科属:石蒜科文殊兰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
别名:文珠兰、罗裙带等
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特点:叶片带状,伞形花序,通常由18朵花组成,又称十八学士。佛教信徒广泛种植在寺庙周围,表达对文殊菩萨的崇拜。
3、地涌金莲
学名: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Y.Wu ex H.W.Li
科属: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多年生丛生草本
别名:地金莲、地涌莲、地母金莲等
分布:我国云南
特点:植株矮小,金黄色花顶生,开花时花瓣由下而上逐渐展开,像一朵莲花从地下冒出。
4、黄姜花
学名:Hedychium flavum Roxb.
科属:姜科姜花属具茎草本
分布:我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以及印度
特点:叶片披针形,穗状花序,花黄色。佛教中称为呵梨陀,其根、叶干燥后入药,治疗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5、鸡蛋花
学名:Plumeria rudra Linn.
科属: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小乔木
别名:缅栀子、大季花、鸭脚木等
原产地:墨西哥,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有栽培
特点:枝条肥厚多肉,花聚生于枝顶,花瓣外围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清香优雅。佛教用其花朵招待贵宾及日常供奉。
6、缅桂花(黄兰)
学名:Michelia champaca Linn.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
别名:黄玉兰、飞黄木兰、占波、黄葛兰等
分布:我国云南、西藏,以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有栽培;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也有分布
特点:树体高大,叶薄革质,花黄色,极香。可为寺庙营造舒适的修行环境,且符合佛教对颜色的要求。
综上所述,“五树六花”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寺院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来源:园景人(ID:xyz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