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峡县委、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把做大做强生态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加快生态林业转型发展步伐,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生态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投资,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把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持、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发展猕猴桃示范园奖补每亩500元,新建标准化香菇棚每棚奖补500元,对全县山茱萸基地实行GAP标准化管理。已建成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北部山区山茱萸基地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全县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挂果面积6.8万亩、年产量6.2万吨,香菇总产量突破20万吨、出口创汇6.53亿美元,发展山茱萸基地22万亩、年产量3000吨,“三大产业”综合产值51.5亿元、电商销售额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果、药、菌”产业。
二是盘活资源,打造绿色“金山银山”。 把发展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出台了《西峡县旅游产业扶贫规划》等配套文件,突出山水观光、特色餐饮、山地避暑、农游采摘、民俗体验等不同主题,谋划了丹水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避暑养生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打造了东坪、中坪、黄狮、鱼库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1.5万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
三是传树争做,弘扬“社会生态”正能量。开展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前沿、做好人好事”主题教育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营造文明守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培育良好社风民风,滋养党风政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2018年全县信访总量下降1/3,被评为“全省无到省集体上访前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