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树(Zelkova serrata)为榆科榉属,产于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省份,具有喜光、喜温暖气候及肥沃的酸性、中性及钙质土,深根性等特性。材质带紫红色、光泽美丽、强韧硬重、耐水腐,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可做造船、车辆、桥梁、建筑及家具等;落叶乔木,有明显的主干,形态优美,也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已把榉树作为当地园林绿化的先锋主导树种之一进行绿化造林。
榉树苗木培育可分为播种育苗和市场上购买大苗培育两种方式。播种育苗再移植,可以节省资金,但进入市场的期限有所延长,且苗木的培育更具有专业性,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不建议苗木需求量小的农户采用播种培育。初植大苗,相对来讲,投入资金稍多一点,但可以早点入市。
2013 年春季栽植了约 1 hm 2 的 1 年生榉树小苗,在第三年进行移植。本文介绍了榉树苗的培育经验,以期为广大榉树苗木培育者提供技术参考。
1 榉树苗木的栽植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应选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造林。
1.2 整地
整地时间宜在深秋至早春进行。整地方式可采用人工整地和机械全垦。机械全垦比人工整地的效果好、成本低。对于土壤黏重的地块,可在整地深翻前,铺撒适量的黄砂进行土壤结构改良。整地时将田间植被、肥料以及黄砂全部深翻入土壤中,翻地深度50~80 cm;整地结束后进行人工挑墒,墒垅面不能太大,宽度 1.0~1.5 m,排水沟深宽 20~30 cm。
1.3 施肥
整地前,将腐熟的有机肥直接撒施在土壤表面,用量为 500~1 000 kg/667m 2 ;如撒施复合肥,用量为200 kg/667m 2 。施用有机肥能很好地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性,促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1.4 栽植前的准备工作
1.4.1 增加树体含水量
在起挖前一周进行一次苗田灌水,以提高树体含水率,从而提高栽植的成活率。
1.4.2 苗木的起挖、分级与运输
移植 3 cm 以下的榉树小苗可采用裸根苗。起挖时,注意对根系的保护,多留须根,越多越好,带点土。对起挖的苗木进行分级、打捆,并及时做好遮阳、保湿等根系保护措施。起挖后及时调运,做到当天挖当天走,当天不能调运的苗木,及时做好假植工作。苗木调运时,裸根苗木的根系保护措施尤为重要,需洒保湿水,路途较远时加一层湿稻草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移植 3 cm 以上规格的苗木时,通常采用截干苗移植,要求带土球移植,土球直径一般根据栽植的季节不同和苗木胸径的大小来确定。夏、秋季节,土球直径为胸径的 8 倍;春、冬季土球直径为胸径的 6倍。土球用草绳或编织袋包裹。大规格苗木如需动用机械吊装,要注意保护好土球和树干。
1.5 栽植时间
裸根苗一般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一般选择在阴雨天进行。移植大规格的苗木时要避开高温、干旱的夏季。
1.6 栽植密度与方式
初植当年生的小苗按 1 m×1 m 来密植;当苗木长到胸径 2~3 cm 时及时进行隔株移植;3~5 cm 大苗按 3 m×3 m 密度栽植,大规格苗木可按 6 m×6m 的密度栽植,等边三角形排列。
1.7 栽植时的注意事项
栽植时将主根伤口处修平,呈马蹄状;解除土球的包裹物,切实保证苗正、土实;及时浇灌一次定根水,并适量加点生根剂,促进苗木生根。栽植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补水,一般在栽后一周左右进行,然后隔两周再补水一次即可。
2 栽植后的管理
2.1 初植小苗的精细管理
生长季节时施肥采用土、肥混合的穴施或雨前撒施。春季施氮肥,薄肥勤施;夏季施含钾量高的复合肥;秋冬季节以穴施有机肥或复合肥作为来年生长的底肥。每次施肥量约为 50 kg/667m 2 。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一般采用人工除草,不仅有利于土壤疏松,增加苗木的抗旱能力,还能避免化学药物的触及而产生次生药害。晴热天和连绵阴雨天要及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
适时移植能防止苗木因营养竞争导致生长不良或枯死。根据初植的密度确定移植时间和方式,如初植 1 年生小苗密度 1 m×1 m,经过两年生长后,小苗长到胸径 2~4 cm 时,采用隔株隔行的移植方式,通过两次移植达到 4 m×4 m 的密度,就可以直接作为大规格苗木培育了。
榉树干形的培育尤为重要,关系到苗木培育的成败。市场上树干通直、树冠饱满、分枝点高度相近的榉树Zui为受欢迎。由于榉树顶芽存在二叉分枝,如任由枝条自然生长,很容易出现主干不明显或偏冠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截干处理,促使其树干通直。在后期的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有苗木倒伏,及时进行扶正,在阴雨天气或灌溉后,在树体歪倒方向培土踩正或在离根部 10~20 cm 的距离挖断根系后反方向推正再填土踩紧。对于一些经过扶正后仍不能纠正的苗木,要采用牵引法纠正。
2.2 定植大规格苗木管理
苗木移植一定要疏除枝叶,在保留冠幅的基础上,至少疏除 1/3 的枝干和 2/3 的叶片,以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如果根系在移栽时有受伤,会从根部萌发许多植株,需要及时进行除萌。截干后从顶端萌发的枝条中选取 3~5 个枝条,作为树冠骨干枝的培育,促使树冠圆润饱满,不发生偏冠现象。截干后,用草帘或无纺布等编织物将树干包裹,高度低于截口 20 cm 为宜,能有效防止或减小日灼的受害,压制隐芽的萌发,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栽植成活率。定植大规格的苗木会因多种原因使树体发生倾斜、歪倒,不仅降低苗木成活率,而且影响景观效果,所以通常在树体四周用 3~5 cm 粗的木棒搭建三角形或四边形支撑架。
图 1 牵引法干形培育
2.3 干形略差苗木的培育
在榉树小苗培育成园林苗木的过程中,如未及时做好以上措施,Zui容易使边缘木和留床苗发生弯曲的现象。“树弯了,树大了,废掉了”是农户Zui头疼的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反复试验摸索,认为采用牵引法(图 1)和锯干牵引法(图 2)来纠正,效果较好。
图 2 锯干牵引法干形培育
2.3.1 牵引法
根据树体粗度不同,用耐腐的尼龙绳子一端拴在弯曲部位以上,另一端斜拉紧至临近树体的根部,拉正即可。
2.3.2 锯干牵引法
通过人为使树体产生伤口,利用生长期容易产生愈伤组织的特性,从而达到干形通直的方法。适合胸径 3~10 cm 的苗木。操作时间宜在初春树液开始流动后至盛夏前进行。
根据弯曲部位的不同,确定锯口的深度和牵引绳的位置。若弯曲部位在树干的中部或上部,用适当粗度的绳子拴在树干的上部轻轻拉直绳子;若弯曲部位在树干的下部或根部,用较粗的绳子拴在树干的中上部,然后在树干弯曲的拱起处将树干锯成水平或下斜的锯口,锯后拉紧绳子看能否拉正,若依然没有回正,可在相同方向或下一个弯处再锯一次,直至能拉正。锯口的深度一般为此处树干粗度的1/2~2/3,要求锯口平整、光滑,锯后将锯口吹扫干净,拉紧绳索,使锯口的上、下皮层充分重合,再用透光度低的嫁接膜或其他能保水保湿的包扎物,从下向上斜着包裹,一层压一层、紧密地包裹,并延长至锯口上 10 cm。经过 40 d 的生长,锯口即可充分愈合。
6~10 cm 大规格的苗木若弯曲部位在下部或根部,可锯成楔形锯口拉正,在弯曲部位的两边添加夹板捆绑,以防止因牵引绳后期断掉而导致树干开裂。
特别注意的是,锯干前一定先拴绳并拉紧,防止树体反倒,造成树干劈裂;一年只能操作一次相同弯曲的方向,其他方向的纠正要隔年再进行;锯口需避开树结,选在光滑处,并做到平整、光滑;锯口要吹扫干净,包扎物不能夹进锯口,否则,会影响树干完全愈合,有可能造成断干;绳索要拉紧,两端不能打死结,留足苗木生长空间;锯后发现偏冠的及时采取修冠措施;当锯后包扎物内有积水时要及时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3 断根培育和出圃
经过 5 年左右的精心培育,榉树胸径基本上可以达到 12 cm 以上,此时即可作为园林苗木出圃。为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苗木附加值,此规格苗木均采用带土球移栽,并进行断根培育,目的是促使土球内和周围产生大量的须根系,提高苗木移植时的成活率。断根培育在出圃前 1~2 年的初春进行,具体措施是在树根周围按胸径 8 倍挖一个苹果状土球,截断根系,之后立即回填细土,并施一次有机肥,浇一次透水。
4 病虫害防治
4.1 斑点病
又名叶斑病,是榉树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初期叶片出现红褐色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潮湿时病斑可见黑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数个病斑相连,导致叶片焦枯脱落。一般 8 至 9 月份危害Zui重,大树受害重于小苗。可用 75%百菌清600 倍液或 80%代森锰锌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3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防治。
4.2 煤污病
其主要由木虱、蚜虫携带病菌而感染,具体表现为叶片布满灰霉状粉末。对上年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 3~5 Be°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源。对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4.3 榆叶蜂
又名三节叶蜂,为食叶性害虫。幼虫具有群聚性,经常多只聚集在一片叶子上啃食,吃完后再转移到下一个叶片,严重时能将叶肉吃光,导致树叶只剩下网状茎脉。发生盛期在 6 月中旬到 8 月底,可用 4.5%高效氯氰菊酯 750 倍液或 5%高效氯氟氰菊酯菊酯 700 倍液或 1%甲维盐 1 500 倍液或 25%灭幼脲 3 号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作者:王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