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
社旗县桥头镇全农供港蔬菜基地内,数百名工人忙碌其间,采摘分拣、装箱外运;方城县博望镇的黄金梨陆续成熟,田间作业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项目区的梯田里,十几种中药材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金秋时节,行走在南阳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各类特色产业星罗棋布,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做好稳产保供、扛稳“肉粮安天下”重任的同时,重抓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我们全家靠着艾草,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南阳药益宝艾草员工王洪丽和丈夫李红军在公司已经干了四五年,俩人月收入加起来有一万余元,说起现在的生活,她也是难掩脸上的笑意。
一年来,南阳药益宝电商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企业员工工资增长了22%。在药益宝等艾草企业的引领下,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发展规模以上企业7家,仅电商年产值就接近3亿元,吸纳周边30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
“美丽产业”催生“美丽经济”。与艾草产业一样,南阳月季产业同样生机勃勃。南阳月季博览园作为全国Zui大的月季种苗繁育企业,月季种植品种已超过2000种,年产各类月季苗3000万株以上。当前,南阳市拥有月季花卉企业466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年出圃苗木15亿余株。月季种苗供应量居全国首位,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
桐柏县茶产业、南召县玉兰产业、西峡县香菇产业、社旗县蔬菜产业……近年来,我市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巩固壮大粮食、畜牧、油料、蔬菜四大产业的基础上,重抓“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先后建成415个“一村一品”村、19个专业乡镇、1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花、药、果、菌、茶”规模分别为58万亩、190万亩、58万亩、5.1亿袋、23.9万亩,其中月季、玉兰、艾草、猕猴桃、香菇等生产规模均居全省第1。
产业集群聚势崛起
日前,在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占地2500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到处是生产忙碌景象。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实现年利润20多亿元。此项目将一举确立内乡县成为全国第1生猪养殖屠宰大县的龙头地位。
肉食产业是我市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全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为龙头,先后招引了3000余家供应链企业在内乡县登记注册。
产业集群培育是发展壮大乡村经济的龙头性、关键性工程,我市加快推进“产加销”贯通、“农文旅”一体发展,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培育肉食、粮油制品等“八大产业集群”,用好用活产业链“三长”制等工作机制,打造“接二连三、集群协同”的发展模式。
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油制品产业集群,以曹氏百川、久友面粉、三源粮油等为支撑,镇平(小麦)、唐河(小麦)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聚焦加快专用面粉发展和油脂品牌培育。
以宛西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以“八大宛药”资源优势为依托,福森药业、国医仲景艾草、芝元堂药业为支撑,推进前沿设备和工艺应用,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制剂、特殊饮片及创新饮片。
一个产业集群,就是一个活力源。我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担当“链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五新业态”,促进跨区域产业链融合,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数据统计显示,我市“八大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以上。
科技赋能产业兴旺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1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在南阳各地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他们投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我市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助农等,组建了13个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选派19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覆盖全市202个乡(镇),4548个行政村。截至目前,我市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1800余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500余个,开展相关产业培训320余场,培训群众万余人次。
人才兴,则产业兴;创新强,则产业强。
围绕“三茶”发展理念,桐柏县建立了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工作基地、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借助小麦主产区的优势,引进许为钢院士团队,成立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由李德发、谯仕彦院士领衔,与牧原集团合作共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自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卡脖子”环节,充分利用京宛合作、豫沪合作平台,加强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重点产业链“知名院士加持、大院大所加盟、科创团队加力”的科技支撑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6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余家,不断壮大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厚植发展优势。
产业花开百姓富,美丽乡村处处景。当下,在全市乡村听到Zui多的是“发展”话题,看到Zui多的是“实干”场景,产业兴旺正“领航”乡村振兴,“强富美”的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来源:南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