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炭疽病,在叶片、花序、花朵和枝梢上均有发生。病叶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晕。树状月季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是怎样的呢?
1.月季炭疽病的症状
田间与贮运期间均可发生、花朵受害,侵染多始于花期。幼花皮易感病,花核尚未形成前被浸染,小黑斑扩展迅速,使幼花部分或全部皱缩变黑而脱落。花核已形成的幼花感染后,病斑通常只针头大,基本不发展,等到近成熟时再迅速发展。但若天气潮湿,小斑也会很快扩大并产生分生孢子。在花朵接近成熟时,病斑黑色,形状不一,稍凹陷,常互相汇合,病斑下花肉坏死不深,通常腐烂限于表皮。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橙红色黏质粒,含大量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贮运期间,随着花朵成熟度加大,病害发展极为迅速,病斑增大,花肉坏死部分纵横扩展,很快全花变黑烂掉。
2.月季炭疽病的病原菌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的小丛壳属的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无性态为半知亚门腔孢纲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树状月季花朵上产生的一般都是无性态。
3.月季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贮运期间的菌源主要是田间的病花。本病的发生、流行要求高湿与高温(24~32℃)。在华南,关键因素是湿度。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在我国,秋芒品种感病强,吕宋品种感病弱。
4.月季炭疽病的防治
必须控制田间危害,防腐,冷藏,或热水难以获得高效。采前药剂防病。一般认为开花期自2/3的花开放起,喷布甲基托布津800倍和氧氯化铜800倍的混合液6~8次,每次间隔10~14d。采后用52~55℃的苯莱特或多菌灵500mg/kg热液15min,能较好地防治贮运期炭疽病。国外报道,采后不用热水,只浸在500mg/kg的苯莱特药液中1min,便获得良好防治效花。低温可暂时抑制病菌生长,推迟3~4d烂花,但月季对低温反应敏感,不同品种反应有差异,仅仅冷藏,不易获得满意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