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阔,花卉资源丰富,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面积137.28万公顷。在此前提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花卉旅游,到各类花园景点游览的游客数量在整体旅游市场中占比逐渐走高,花卉旅游甚至成为我国春季旅游市场的Zui大份额。以湖北省为例,2018年春,省内150多个赏花区接待游客超4500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300亿元。
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发展花卉旅游,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带动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尤其对于丰富国内休闲旅游产品、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针对花卉旅游持续向好的市场态势,全国各地争相开发花卉旅游项目,推出各色赏花旅游路线,催生了昆明、洛阳、婺源、武汉等花卉旅游目的地。
以婺源为例,2018年种植油菜超12万亩,春季赏花期间吸引游客537.5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23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亿元,一举成为全国Zui具跨省吸引力的油菜花旅游目的地。
在旅游市场中分一杯羹
以花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遍布全球,但是要在众多花卉景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自己的IP,才能在花卉旅游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保加利亚玫瑰谷位于卡赞勒克市附近,面积约3000公顷,是保加利亚Zui大的玫瑰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五、六月玫瑰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大街小巷都是绚丽多姿的玫瑰花,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香气,被称为“上帝的后花园”。
保加利亚玫瑰谷拥有一系列玫瑰产品,精油、香薰、干花艺术品,等等,每年都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以玫瑰为主题的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同时也打响了旅游品牌,以产带旅,以旅促产,每年六月保加利亚玫瑰节开幕,游行、采摘和玫瑰女王盛装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可见,一个好的花卉旅游目的地,除了突出核心产品,在交通、住宿、饮食、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服务上也应独具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国际鲜花港作为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是顺义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以生态、科技、节约、集约及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集花卉生产、研发、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
园区总体规划4平方公里,自2009年起,每年春季举办北京郁金香文化节,秋季举办北京菊花文化节。截至目前,鲜花港已举办多次大型国家级和市级花事盛会,吸引游客400余万人次,促进了国内外花卉业界的交流合作,带动了周边区域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餐饮娱乐、购物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及当地农民致富。
园区景观设计不仅限于大片的花田,还融入了非常有创意的马术体验、萌宠乐园、观光游船、帐篷酒店、儿童世界等项目,可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升游览情趣。
由此,对于花卉景区而言,园艺设计、花卉搭配设计、游憩设计等既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美感,又展现着科技与自然主义的创新理念,是打造特色花卉景区的关键。
花卉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正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花卉旅游消费市场,然而,透过这个市场,可以看出花卉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靠天吃饭,以观光为主
当下,国内花卉旅游产业大多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多数景区花卉旅游主要依附于花期,出游时间集中在每年三、四月,产品形式以观光为主,部分游客的消费只停留在购买门票和餐饮等方面,游玩期间多为“打卡拍照”,停留时间短且消费水平不高。
二、开发初级,文化体验弱
随着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形式开始由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目前,国内多地花卉旅游仅限于资源的初级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不够,导致花卉旅游产业链和综合经济效益尚未被全面激活。
三、缺乏IP,粘不住游客
在国内花卉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超强人气网红,如樱花、油菜花、粉黛乱子草等,对花卉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也引发了各地开发过程中的盲目跟风,缺乏自己的特色,难以“粘”住游客。
从“春暖花开”到“花开四季”
要想让花卉旅游“常开不败”,只有做足、做实、做新“花外之事”,才能赋予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一、整合资源优势,丰富产品形态
花卉产业是花卉旅游的基础,花卉旅游季节性很强,要想实现“花开四季”,就要在“花事”中注入文化内涵,对花卉游内容进行文化内涵的活化,从单纯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层次拓展。
二、注重文旅融合,延长产业链
推动花卉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盘活花卉资源,对资源地的生态、土地、民俗、农业等进行地域整合,加强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并借此增加二次消费项目,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同时,充分挖掘花卉的多重利用价值,从单纯赏花到育花、护花、买花、插花、食花、拍花、咏花、画花等,延长产业链,释放花卉旅游产品经济效益,强化花卉的附加吸引力。
三、线上线下互动,塑造IP形象
近年来,各地花卉旅游网红打卡地层出不穷,与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传播不无关系。线上线下互动的关键,是要做出差异化,打造花卉旅游的超级IP,还要全程实施标准化服务,全面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以江西婺源篁岭旅游特色小镇为例,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篁岭以油菜花海著称,并以其独一无二的“篁岭模式”备受关注。篁岭在旅游规划时充分挖掘当地生态及文化特色,选择四时花卉品种和旅游项目组合,错位布局,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小镇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晒秋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是一站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被誉为3.0版的新婺源。
篁岭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四季花谷突破花卉旅游产品季节性的局限,还对村落周边的观光休闲体验产品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基地、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特色农家客栈等项目,将花卉资源与乡村旅游结合,按照“龙头带动、市场驱动、农民联动”的产业发展思路,延长花海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性,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同时,为了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自身IP,篁岭将传统农俗现象——晒秋打造成旅游精品,游客来篁岭不但可以看晒秋、拍晒秋,也可以住下来体验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而小镇也正是凭借培育“篁岭晒秋”这个超级IP,一举成为Zui美中国符号。
综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花卉种植,发展花卉生态旅游,并将花卉游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相结合,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丰富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锦上添花”。